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正文
创新机制 把握重点 注重建设 努力开创赤壁青年工作新局面
来源:admin
时间:2008-08-25
近年来,赤壁市委始终把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摆在党委工作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团组织在青年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把青年工作纳入市委工作的整体格局来考虑、部署、推进,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以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努力探索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有力提升了赤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水平.
一、建立“四种机制”,不断加强对青年工作领导力度
多年来,我们把握正确的青年工作方向,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共青团组织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青年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机制。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重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班子分工文件中明确由一名副书记分管、一名副市长联系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分管和联系领导定期听取、讨论、调研和检查青年工作,了解青年工作动态,协调各方关系,解决有关问题。建立健全了定期研究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制度,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两次共青团和青年工作专题汇报,研究解决关系共青团和青年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从组织和领导上保证了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是建立政策促进机制。把青少年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来部署和实施,在研究制定涉及青年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时,特别注意听取各级团组织和青年代表的意见。为切实发挥广大青年的聪明才智,我市在人大、政协换届中进一步落实关于青年参政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吸收共青团代表进入人大政协常委会,对充分发挥青年作用、支持青年参政议政、加强青年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三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今年省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意见》后,我们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将团市委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专项活动经费等资金通过人大审议列入财政预算,做到及时到位,足额拨付。团市委开展的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志愿者行动”、“全市网吧整治”、“十大杰出青年评选”、“第八次团代会”等一系列专项活动,市财政都给予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四是建立共青团和青年工作考核机制。明确各级党委书记是党建带团建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抓党带团,强团促党,不断强化领导责任。制定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的要求,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形式,把青年工作纳入了各级党委工作和干部管理的目标考核,把“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实现了“四个同步”,即目标规划同步,工作开展同步,检查指导同步,考核验收同步,在机制上抓、工作上带、活动上促,有效激发了各级党组织抓青年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把握“三个重点”,不断促进青年工作取得新成效
多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一手抓帮助青年创业就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青年特色活动,将青年工作引向深入。
第一,努力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一是不断优化青年成长成才的社会环境,启动促进青年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发动器”。通过大力强化三项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明言行教育),突出抓好三个环节(学校、家庭、社会),着力实施四项工程(“精品工程”、“净化工程”、“关爱工程”、“阵地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明显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环境明显优化,场所及阵地建设、管理和使用明显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进一步优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成长环境。二是积极开展各类人才培养活动,启动加快青年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以爱国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形势教育为载体,以优秀青年为重点,通过学习培训、讨论座谈、以会代训等形式,开展青年读书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引导青年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知识竞赛、反腐倡廉知识竞赛、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远离网吧演讲比赛、青少年书信大赛等竞赛活动,在全市青年中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三是认真组织各类评选活动,启动优秀青年崭露头角的“加速器”。我市先后开展了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系列评选活动,不断推出各类优秀青年人才,涌现出“全国转移农村劳动力先进个人”敏捷电脑学校董事长胡敏、全国青年卫士、全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全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少先队员、咸宁市十大杰青年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典型。
第二,大力促进青年创业就业。一是帮资金。主动协调金融部门,通过贷款授信、适当降低贷款利率、简化程序、缩短审批周期等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他们进一步扩大创业规模,仅2005、2006年两年间,市信用联社就为青年创业者发放小额贷款180余笔,总计1000余万元,缓解了青年创业资金缺乏的困难。二是帮技术。市委主动协调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上门送技术等活动,帮助青年掌握技能,提高创业就业能力。2006年,全市各单位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百号助村行动下乡100余次,直接服务青年2000人次以上,引导10余支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助农服务队,深入官塘、车埠、赤壁等乡镇,为农村青年创业就业提供服务。三是促转移,我市连续开展了两次新春广场招聘会,就近提供就业岗位15000余个;共青团组织扎实推进“青春富康行动”,依托市机电信息学校、敏捷电脑学校等培训基地,切实加大对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力度,仅去年转移、培训农村青年劳动力就达631名。
第三、积极开展青年特色活动。一是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共青团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2004蓝田杯体育运动会、2005县域经济交流会、2006第十届三国赤壁文化旅游节暨建市20周年庆典等全市大型活动中均提供了内容丰富、无偿、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在社会中产生了很好反响;二是开展青年文明号行动,广大青年文明号集体积极开展“信用建设示范行动”和“节约示范行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开展青年岗位建功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以“树立岗位文明、提高岗位技能、争创岗位效益”为主题,引导广大青年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四是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动,为进一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近两年,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网吧整治专项行动,对违规经营的20家“网吧”进行了查处,取缔黑网吧13家。在学校全面推行创建“校园三无”(无抢劫抢夺、无敲诈勒索、无打架斗殴)活动,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周边环境。蒲圻办事处西街社区、蒲纺集团桂花社区率先开展青少年“无犯罪、无吸毒、无艾滋病、无辍学”的“四无社区”创建工作,被团省委授予“湖北省未成年人四无社区创建试点社区”。
三、强化“三个环节”,不断优化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环境
一是抓好团的组织建设。市委专门召开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过程中,根据当前农村青年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城区流动的实际,依托市内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建立了蒲纺集团、银轮蒲起等22个非公有制经济团组织,依托市内青年转移就业培训基地成立了14个务工青年流动团支部。针对市直单位青年团员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单位联合建团的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团组织对青年的覆盖。
二是抓好团的阵地建设。在机关和农村,团组织都设有单独的办公室;在学校和社区,规范了团员活动室,建起了团员活动室、少先队员活动室、青年档案专柜。在全市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新建和改建的村委会都设有团支部办公室、团员活动室,让村级团组织办公有场所,活动有阵地。为了便于各级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市委明确烈士陵园为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级团队组织可无偿使用。市委还将陆水河两岸的绿化带,作为全市青少年生态环保意识教育基地。
三是抓好团的队伍建设。在团干部选拔配备上,我们坚持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上级团组织协管职能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和公开招考结合起来,选拔了一批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团干队伍中来。目前,全市14个乡镇团委书记中有11个由省委、市委组织部选调生担任,从而大大提高了团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在把好团干部“进口”的同时,我们进一步畅通团干部转岗“出口”渠道,仅去年,原团市委书记就转岗到赵李桥镇担任常务副镇长,9个乡镇的团委书记得到提拔重用,有效调动了基层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